诸葛亮一生错用三人,诸葛亮气死了哪三个人
在三国中,诸葛亮的一生,都错用过哪几个人呢?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道蜀国的诸葛亮是一个了不起的谋士,他擅长足智多谋擅长用计,能够通过战局指定适合的战略。他打过的胜仗很多,曾经还在赤壁之战不费人力就借到了曹军的数万箭支。但是就是一个如此多谋聪明的人,在识人用人方面非常差劲,每次给他人准备委以重任都换来了很坏的结局,甚至有这样三个坑死了诸葛亮。
第一位:关羽
当时刘备入川对抗刘璋集团,于是就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入了蜀川,留下了少部分兵力以及关羽守荆州。诸葛亮在入川前还曾叮嘱过关羽说:要北拒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关羽太过自大诸葛亮没走多久就将话抛到脑后,甚至还出兵攻打魏国。虽然攻打魏国确实战果颇丰,但是孙权下聘要娶关羽之女时被她骂了狗血淋头,从而导致吴国撕破联盟,最后自身也死在了吴国。蜀国也因为这个件事情开始了衰退,也让蜀国丢失了一半的地盘。
第二位: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想必大家都熟悉,至于斩马谡的原因就他丢失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出其不意的,当时魏国没有反应过来丢失了大片城池。而街亭就是阻挡魏国出兵夺回城池的要道,但是马谡却由于自己的愚蠢丢失了街亭,从而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要知道当时如果马谡要是守住了街亭,可能魏国的实力要折损很多,说不定这次北伐能打的魏国翻不了身。北伐失败后诸葛亮为了平定众将士的愤怒,忍痛下令处死了马谡。
第三位:杨仪
蜀国晚期虽然相比于早期的蜀国在人才方面凋零了不少,但是其实晚期蜀国优秀的将领谋士还是有很多的。其中魏延就是代表人物之一,诸葛亮还在世的时候就没有重用魏延,因为他认为魏延天生反骨不适合重用。不过魏延在诸葛亮死后撑起来蜀国的军事,可是杨仪一直因自己得不到重用而愤愤不已。如果只是于此也就并无大影响,但是在一次魏延与蜀国方向逃跑的时候,趁机上书魏延叛变,导致蜀国晚期唯一的虎将被以叛军的明目死在了内斗中。要是魏延不死或许魏国不能这么轻松统一天下。
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预言,一千多年后准确应验,真是巧合吗?
公元234年,一代贤相诸葛亮因积劳成疾,不幸在北伐途中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虽死,但他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故事却一直在流传,诸葛亮在后世人心中成为了忠义的模范。
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后来的统治者也一直十分敬重诸葛亮,比如东晋就特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在此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诸葛亮也是相当推崇,孔明祠,孔明庙在全国各地数不胜数。
在这个背景下,关于诸葛亮的神奇传说就不断出现,诸葛亮也随之神化,尤其是在《三国演义》小说的出现后,诸葛亮已经被刻画成一个无不精通,神机妙算的仙人。
而三国演义出现那个时候是明时期,由于市民阶层的扩大,演义评书等形式的出现,加上后来的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修正,诸葛亮的神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这就导致明清之际出现了一大批神化诸葛亮的奇闻异事。
因此,诸葛亮的故事即便有多不可思议,大家都不需要过于惊讶。
而题目中出现的故事,据说就是出自当时一本杂记小说,叫做《万玉山房杂记》,此书作者如今已不可考。
故事是这样说的,在清康熙时期,因诸葛亮的武侯祠出现了坍塌,朝廷让一名姓宋的官员前去组织修缮,但偶然之间挖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有十二字,即“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并且还附注了一个“亮”字。
因为附注了亮,所以说这是千年前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而这十二个字解析说,水即“氵”,月、主为一“青”,所以“水月主”是清字;“庚不大”为康;“盖十八”,意为宝盖头加木为“宋”,连起来就成了三个字,即“清康宋”。而龙复卧就是卧龙再次得以休息,这里指武侯祠再次修缮成功。
也就是说石碑连起来的的意思为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姓宋的官员,会将武侯祠再次修缮成功。
按故事来说,诸葛亮的“预言”确实是应验了。
但故事终究还是故事,并不是事实,这只不过是清时期后人们为了神化诸葛亮的一个表现而已,诸如此类的表现还有很多,比如吓跑之类的。
不过这个故事作者还是一定程度上参照了历史的,在当时武侯祠确实曾再次修缮过,而且修缮的人正是姓宋,即宋可发,他在担任四川按察使期间重修武侯祠过,并撰有《重修忠武侯祠碑记》。
作者是在这个史实的基础上,开展自己的想象,留下了这十二个字的字谜,以此来神化诸葛亮,适应当时的“孔明风”。
诸葛亮一生三大憾事:错用一人、错判一人、错跟一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错用一人指的是错用了马谡,错判一人指的是错判了魏延,错跟一人指的是错跟了刘备。诸葛亮被称为预言之祖,他预言了什么?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神龙不见首的人物,他精通兵法,忠诚正直,特别是号称卧龙先生,他是预言的鼻祖,深受世人的景仰,他说了很多话,并且预言了很多事情。诸葛亮有一个寓言就是蜀国将被魏国所灭,这诸葛亮已经算到了,自己无力回天,所以也就是鞠躬尽瘁而已,蜀国最终还是被魏国所灭。因为诸葛亮写下一句诗叫做无力回天,鞠躬尽瘁,八千个女鬼,这个八千女鬼合起来就是一个魏字。诸葛亮也很清楚后主不成器,在这种情况下,蜀国的江山肯定保不住。诸葛亮实在带不动这个君主。诸葛亮还预言了,唐朝将会成为李姓王朝,武则天也会成为第1个女皇帝。诸葛亮说,18男儿起于太原,李渊当时在太原骑兵18男儿加起来就是一个木子李,18就是木字,合起来不就是李吗?。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18个人起兵造反,但是跟随他一起起兵的谋臣,加上几个儿子也才算上十七个人,是不是诸葛亮算错了?当然不是李渊的女儿身穿龙装,也就是说的是男孩,所以说是18男儿。诸葛亮还预言了宋朝繁荣北宋会被金国所灭,北宋国运很不错,繁荣天下国运上车没有问题,但是遇到了靖康之变和中原沦陷。后来北方出现方腊宋江起义,北宋镇压和辽国谈判后没有打过战争,但是还是被金国所灭了。不得不感叹诸葛亮所写的这几首诗,都能和历史所吻合。诸葛亮最大的人生败笔,培养三个错误的人是谁呢?
众所周知,在蜀汉政权创立及壮大的过程中,诸葛亮做出过不少突出贡献。不过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先主刘备的知人善任相比,诸葛亮其实在用人方面犯下不少败笔,而他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培养了三个错误的人,为蜀汉过早灭亡埋下了深重隐患。这三个人分别是姜维、董厥和诸葛瞻。
姜维是诸葛亮在军事方面上的接班人,更是得到后者的倾囊传授。诸葛亮在死之前,为了能让自己的北伐大业继续进行下去,故意将兵权交给了杨仪,以此来借其之手除掉蜀国上将魏延。诸葛亮和魏延死后,姜维终于总揽蜀国军队,并始终贯彻诸葛亮遗愿,进行了数次北伐。
从北伐结果上来看,尽管北伐军队赢多输少,但蜀国却陷入了穷兵黩武的窘境。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姜维用兵不知收敛所导致的,诸葛亮当年实行北伐是想以此为蜀汉求得生机,却不料继任者姜维会如此频繁地发动北伐。对此,老将廖化曾劝阻姜维:“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只可惜姜维不听,最后在剑阁惨败于钟会之手。
除此之外,姜维在面对宦官黄皓专权之时,也没有与其抗争到底。《三国志·姜维传》注引《华阳国志》曰:“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可以看到,姜维担心自己惹祸上身,干脆主动申请前往沓中避祸。客观来说,姜维此举并没有尽到为人臣子的本分。
当然,纵容黄皓祸乱朝政的,还有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与当年的丞相府主簿董厥。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景耀四年,(诸葛瞻)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所谓“在其位谋其政”,诸葛瞻与董厥两人主管着蜀国政务,可他们也像姜维那样,对黄皓乱政没有任何表示。
董厥还好一点,他曾被诸葛亮评价为“良才之士”,在处理政务上面确实有过出色发挥。但是诸葛亮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自己的接班人却因为北伐问题产生内讧。以董厥、诸葛瞻为首的文官反对姜维北伐,双方长期争执不休。这样一来,宦官黄皓自然凭借着后主刘禅的宠信,开始在朝中作威作福。“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从这一点考虑,姜维、董厥、诸葛瞻都要为黄皓乱政来承担一份责任。
再来看诸葛瞻,他除纵容黄皓以外,还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邓艾攻入蜀中之时,诸葛瞻曾领兵于涪县防守。有人劝说诸葛瞻应该据险而守,后者犹豫不决,致使蜀军延误最佳战机。此举也让邓艾顺利进入蜀中平原,从而间接导致蜀国的灭亡。客观来说,姜维、诸葛瞻、董厥的所作所为,确实或多或少地加速了蜀国灭亡。再加上诸葛亮不听刘备劝告,执意重用马谡最终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利,诸葛亮的识人不明确实为蜀国灭亡埋下了伏笔。
诸葛亮一生中看错过哪3个人,其中拖垮了蜀汉的是哪一位?
中国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叫“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这话虽然说是比较粗俗,但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遥想千多年之前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他一向都是人们心中的“智多星”,神机妙算,能掐会算,识天机,断阴阳,几乎是无所不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从诸葛亮北伐的战果来看,或许也未必真的有如此神通!
暂且不论,诸葛亮的功绩,今天只说一说诸葛亮一生之中看错的人。查找相关史料,统计出来有三个人,是诸葛亮生平看错了的。他们其中一人拖垮蜀汉,一人遗臭万年,一人含冤千年!他们分别是谁呢?
诸葛亮一生之中到底看错了哪些人呢?第一位,就不用多说了,此人便是马谡,对于马谡很多朋友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因为在刘备临死之前,就曾经提醒过诸葛亮,要慎用马谡!不过诸葛亮,在北伐期间还是未能守约,依然重用马谡,并且让其镇守粮道重镇“街亭”,由于马谡从未临战经验,在街亭舍水而守山,最终惨败!直接导致蜀军全线败退!
由于马谡战败,致使蜀军大好战机丢失,也正因为如此,马谡后来被诸葛亮所斩,直到现在都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那么,谁又是“含冤千年”呢?这个问题对于熟悉三国蜀中历史的朋友,绝对不算是一个好问题,正如广大朋友所料,他便是“魏延”
魏延在一出场,便受到了诸葛亮的排挤,倘若不是关羽与刘备的极力阻止,恐怕魏延早就被诸葛亮所斩!后来,魏延跟随刘备入川,因为能力出众而屡立战功,公元219年,在刘备做上汉中王之后,便任命魏延为“镇远将军”统领汉中,以拒曹操。魏延镇守汉中一直是滴水不漏,在军事上面从未出现过错失!对于这样一个人,可以说他功劳不大,但是不能说他没有苦劳!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重,在其临死之前,竟然与杨仪马岱等人商量决意除掉魏延。孔明的理由是“在他死后,魏延必反!”不过,在陈寿三国志中有这样一句话,“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本指如此。不便背叛。”在陈寿这段记载之中,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魏延之所以与杨仪斗争,完全是为了个人私仇!他本意是没有背叛蜀汉的!不过魏延最终被马岱所斩,家族也被夷灭!可以说是冤到家了。
诸葛亮除了看错,魏延和马谡之外,他还看错一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蜀后主刘禅!当年,刘备询问诸葛亮刘禅到底如何?诸葛亮回答:“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诸葛亮夸赞刘禅聪明,而且知人善用,谦虚谨慎!不过从后面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来看,他完全是把他老爹用生命奋斗出来的江山,拱手送与曹魏司马昭,可以说蜀汉江山是被刘禅所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