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求财,修行佛法怎么求财

2023-11-229383
内容提要:

  • 修行人该怎样求财 求名和求健康
  • 为财富祈愿:学佛人如何理直气壮去求财
  • 2023-09-18
  • 佛法最快求财法门
  • 求财去哪个寺庙最
  • 佛教的财富观
  • 修行人该怎样求财 求名和求健康

    修行人该怎样求财、求名和求健康?(资料图)文:慈成加参仁波切我们要超越轮回,就要有善巧的智慧。佛陀证悟以上境界的智慧,有一个超越轮回的完整系统,这个完整系统有“小乘、大乘、密乘和金刚乘” 等修法。其中小乘修法,虽然可以让自己一个人逃离轮回痛苦,但果是声闻、阿罗汉和缘觉,没有度化众生的能力,是不完整的。而世间的拜佛、烧香为求财、名和健康,如果是说这样的发心来学佛,那就更不完整!虽然我们可以这样修,也可以这么求,但这种求法、修法不是大乘佛法的观点,不究竟,不是正确的成佛之路。那求财、名和求健康的这种发心,我们还有没有呢?还是有的。做为大乘佛子,我们求健康不是为了吃喝嫖赌、享受世间的快乐,而为了能够修殊胜的大圆满法、即生成就的这些正法等,而且我们成就以后还要再来到这个世界,帮助和度化苦难的众生。这种的发心虽然也是求健康,但是求健康的目的不一样。求财也是一样,可以是不同的目的。有的人每天在菩萨面前烧香拜佛求发财,只是一种非常自利的想法:我有了钱要买车子、房子……都是自己生活的事情。虽然在佛菩萨面前也可以这么求,但如果真正大乘佛法的修行者求财,他会是希望有更多的财可以种福田帮助更多的人,解决他们物质上的痛苦,他是为了众生而求财。与为了自己而求财相比,虽然都是求财,两者的功德和结果完全不一样。在这些基础之上,通过种福田,我们会希望能够早日证悟成就,而证悟成就以后不是到极乐世界去享受,是再来到这个世界上帮助这么多苦难的众生。现在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你没有什么能力,也帮不了别人,但当你具备了一些福慧,福慧圆满时,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众生,满足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如果我们没有修行的话,哪怕是跟自己的家里人沟通也非常困难,孩子和父母沟通都非常困难,感觉没有人理解我们。这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不是说我们不善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善良,但是智慧不够,所以所做的所有的事、想法和行为都让别人更误解你,让别人更不愿意跟你接触,这就是缺乏智慧的结果。我们学习大乘佛法就是学大智慧,学大慈、大悲的修行方法。

    为财富祈愿:学佛人如何理直气壮去求财

    其实这就是福报。恭恭敬敬的持咒念经,根据佛菩萨要求的去做好当下每一件事情,就可以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 所谓的福报,福报包含了财富、名声、相貌、地位、寿命、人缘、运势等多种因素。每一个人的福报都是由自己的上一世的行为所获得,或多或少,因人而异。但是诸如神佛菩萨,其之所以能够成神成佛,自然累积了巨大的福报,尤其是佛,福报近乎于无限。我们若行为端正、发心善良,以此去祈求神佛菩萨,那么不同的人则可获得如下恩赐: 1、蒙佛指引,去往福报好的方向,渐渐福报显现;所谓“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即如此; 2、蒙福慈悲,将个人未来的福报预支,提前享受,并能以此为起点,多做善事、多行善举,不仅能弥补未来的的福报,还能积攒更多福报。 3、蒙佛慈悯,行方便法门,将他自己的福报分赐予你,以此为种子,为你种下善根,成就你未来的福报。 因此,这就是求财得财后面的奥秘,佛菩萨虽,但更多的是在于自己!

    2023-09-18

    转: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和诵经方法以前有很多师兄向我推荐《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真的很多,时不时就有个人发信息给我,推荐师兄弘扬此经,让更多的人听闻和修习。最初,有位天津女孩对我说,她每天都持诵这部经典,不为别的,只为经文太美,文字般若之力量,读之令人深获法喜与加持。她那时发给我的文字如: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着。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这段文字,真的非常美,用词恰当高雅,朴实而含妙理,将大菩萨之内外行持与道业,性相无碍,涉俗不染,刻画得入木三分,直达心源。“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此句之意,实指菩萨智不住轮回,悲不住涅槃。菩萨证得真如法性,示现世间,而心如虚空,无有生灭,平等慈悲,无有染着。真俗门即世俗谛与胜义谛,大菩萨悉皆了知无碍,故能以无量善巧方便,度众生脱于苦海,息三界之猛火。小乘人发心浅劣,唯思自度,故常厌生死,入于涅槃,实为化城之暂息。大乘菩萨心厌生死,具甚深出离,又不住于欣厌之分别对待,常护世间,济诸有情。且诸大菩萨常游戏诸三昧,不舍大悲之心。故能具诸解脱后,重回尘劳,百千万亿化身,入微尘刹土,示现大精进行,证无言法,虽言语道断,然能以无碍妙辩才,观机逗教,是处非处不相违反,饶益有情。开经的首段,即以整齐具韵律的文字,赞颂了诸大菩萨的行持,直显菩萨身心解脱,心无所住,悲智双运,定慧等持之德。常诵此经,每天在开始念诵之时,心当欣慕诸菩萨如此甚深广大之内证与利生事业,日日观修,必在自己的阿赖耶识中种下清净解脱、广度有情之善种子。将来因缘成熟,花开果熟,如诸大菩萨一般,于三界得自在逍遥,游诸三昧海,遍度众生界。因此,你在每天功课中,当学会思维、观修这开经的偈语,这是心地之口诀,是调伏身心之章句,常熏习之,能竭烦恼海,能破习气云。故莫浅浅读过,你也可以不断地在念诵中,提醒、暗示自己,将来自己亦如诸大菩萨般: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人法相应佛陀说法时,必是时、处、人、法相应,即在宣说妙法之时间、地点、出场表法的菩萨必与所宣之法相应。经名为大乘,与小乘区分,明其法性与发心也。故其对机请法者,必是大菩萨众、诸转小向大之大阿罗汉,诸具大乘根机之四部弟子。离文字,离于言诠,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正如六祖慧能大师所言: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有的语言,仅能是指月之手指,是真如之地图,而非明月、真如本身。普光明藏是什么?世尊云: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此经当为摄于大乘般若藏,以如来宣示心性、觉性与自性光明故。和《金刚经》一样,世尊都在宣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之涅槃妙心,真如法身。讲经之地点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即灵鹫山。灵鹫山,佛陀讲成佛之经典《法华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般若经》等重要经典之灵鹫净土,佛陀依然在此讲经说法;隋朝时,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灵鹫山是佛陀曾经说大乘方等经典的场所,是大乘佛教的代表象征,《法华经》云:“昔于波罗奈转生灭小轮,今于灵鹫转无生灭大轮。”古人有云:佛在灵山莫远,灵山就在汝心头。灵山后来在中国衍变成了空性、自性的象征。处与法相应,世尊宣说本经,亦是直指人心,为大众揭示如来觉,证得一味解脱。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在经文中,见到世尊说法之后,无量众生证得果位,这除了听法众的根机猛利外,还与世尊无与伦比的法流加持力有关。世尊之法流,为一切佛法加持力之源头,是至为浩大,也可以说,是当时印度,法界中最强大的加持力。经中所云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发菩提心。经典和今人所说的发菩提心不一样,指的是发明心地,开显自性光明,简单说即是开悟。而今人所言,指的是发心,自利利他,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愿成佛。故菩提心为成佛之因,按经典之释意,实指人人皆具佛性,故能成佛。开悟之后,为真正修行之开始。佛一宣说完毕,除了发菩提心,还有无量众生发声闻心。地狱者离苦生天,我前几天的文章中,引用了《安士全书》中的文昌帝君阴鹫文,帝君前世因水淹众生,被天帝严惩,受为龙身,苦楚无量。后遇到本师释迦,顿息众苦,解脱龙身。由此可见,经典所言,真实不虚。无量菩萨得入初地,得百千三昧。如佛说宝箧印法时,无量众生得五通、初地、二地、三地、乃至十地。这都是世尊之法流摄受力所致。世尊灭后,法流分散,代代传承,每一代传承,法流皆有减损,如大河之水,分为细流,越流越小。时至今日,法流远不能和世尊初弘法之时相比,众生持咒之威力,亦复微弱。故经典有方便之法,舍利塔前修持,或者得明师灌顶传承,引接法流。唐朝北天竺婆罗门大首领李无谄译的《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中,有备注:西域大咒藏中说。佛在世时凡咒法中。云诵十万遍得成者。以佛在世佛威力故。得成佛成度后诵十万遍不成者。缘众生薄福。要须满百万遍方可得成。以遍数多故。一消诸障。二则于咒绰有其功。若有众生宿业障重。诵满百万遍不得成者。仍须诵二百万遍或三百万遍或四百万。乃至诵满七百万遍必成就。这是唐朝时李无谄阿阇梨所说了,千年之后的今天,持咒几千万的不乏其人,成就仍渺茫。以薄福宿业障重,又无纯正强大之法流加持,只能慢慢积累。所以生在末法,不在佛世,要么是乘愿再来,要么是修持不得力。经文要旨纵观普光明藏经,前来闻法的圣众,重重围绕,如一个庄严的曼荼罗。第一重之上首菩萨有: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每一尊菩萨之名号,皆与其法性、功德、因缘相关。故胜思维菩萨,胜于凡夫之思维也。凡人之思维,落于分别妄想,常起烦恼,而胜于此即超于言诠,不落于分别,即真如也,即具解脱,能以无碍辩,宣如来觉,而无所染。胜思维菩萨之如来所宣之要旨相应,故本经之中,他为上首菩萨,代大众向佛请法: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这一句也是本经之纲领,如来宣说所应离的是欲贪、嗔怒、愚痴、我取、疑惑、憍慢、懈怠、惛眠、爱着。常应护持的是:“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你爱惜自己的生命,故不应杀生;在乎自己的资财,故不应偷盗;深爱自己的妻子,故不应侵犯他人的妻子……你所看重的,爱惜的,别人也一样爱惜,故要受持禁戒,莫伤害众生。用古人的话,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远离不善法,护持禁戒,皆是在遣除外在的粗重妄想烦恼,除去障道之因缘。如来所觉了,即如来所觉之佛知见:无生无灭,离于二边,是为普光明藏,是为众生普具之如如本性。故修持本经的核心要点,在此已经很明晰:远离诸不善法,护持诸佛禁戒,修持空性。当然这修持空性非凡夫轻易企及,故能做到的,是按佛说的,断恶行善,自净其意。圣众护法第一重上首菩萨之中,有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等菩萨。这些菩萨,若从俗谛而言,是各具证德的菩萨,如有的具大名称、具诸辩才、千容相、具功德如宝山、具莲花眼……深秘而言,他们皆是本经之功德法性,即你受持本经之后,也会开显自性中相应的功德,亦会如持世菩萨之具财,具大名称,辩才,妙色相、莲花眼、妙音等等。总之,经文有重重之深意和法性。可以说,一经之中含千义,乃至无量义,重重法界待君启。持世菩萨,是赐予众生财富的菩萨,密教之中,有系统的修法。施护大师《佛说圣持世陀罗尼经》佛告持世。若复有人。复于夜半依法诵持持世菩萨。依法洁净。于六月内。必获所愿。佛告持世。若复有人。于夜半内。志心诵持菩萨名号。依法护净。一七日内获大财喜成就具足。佛告持世。若复有人。白月一日起首作法。受持斋戒。于舍利处安菩萨像。依法供养。忆念诵持菩萨名号。志心期愿。必现化形。于前慰安。获不退转。起菩萨行。经文中,强调念诵持世菩萨名号能增长财富,得大富饶。这是一个诀窍,虽然经中有持世菩萨的,但世尊却强调持名号,可见名号具足无量功德,常如法念诵,能获得大财富。故想求财的,可常念:拿摩持世菩萨。或者与本经合修。第二重是观自在菩萨、殊胜见菩萨、虚空藏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等大菩萨与诸天眷属圣众。还有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干连。摩诃迦叶。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外重有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以及诸大龙王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无量的圣众,非常殊胜,你每次在念诵之时,皆可能会获得他们的加持,或者与其中哪为位菩萨、天人具胜缘的,会获得摄受及不共之护佑。持经功德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九十亿菩萨在世尊前发誓受持,且在娑婆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末法之时,为有情众生流通宣说。普光明藏经之大力弘扬和兴盛,也是在这一两年的时间内。不知道最初是哪位大德发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多弘扬者中,必有这九十亿菩萨之加持,或是化身。现在,此经有发心的居士常结缘流通,想起大菩萨们曾经发过的誓言,真实不虚也。一部经典之流通与弘扬,背后必有龙天护法之推动。如金刚经、普门品、地藏经,一直弘扬不绝,受持者众。与诸经的大护法之加持有关,虽然我们不能清楚了知法界中的具体情况,但如地藏经,今天在各大寺庙皆有流通,无数人念诵。这流通和弘扬的背后,必有四大天王及天龙药叉、阎罗王和诸大鬼王、坚牢地神和地居诸神等护法的冥佑。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四大天王,我们并不陌生,在汉地,最著名的当属毗沙门天王,即财宝天王。四大天王承诺,拥护受持此经者,令所求皆得满足。我见网上有文章,标题备注是:求财得财,求官得官,求寿得寿。推荐一部所求皆得的经,几乎是求任何事情都成功!如作者之发布,这么说也可以,毕竟护法阵容特别强大。如求财的,持世菩萨、宝部虚空藏菩萨、四大天王、诸大龙王;求官者,有帝释天主、毗沙门天王、龙王等;求寿者,亦有药王菩萨、诸天王和龙王。又见一段描述:这部经里还有虚空藏菩萨、妙音菩萨,都是管聪明的,对求学业和事业很有帮助。持地菩萨是地藏菩萨的眷属,自然于求财有助益,而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具有助益消业、治病、长寿的愿力,所以这部经进财非常猛,不比寻常。加之念这部经就是供养诸佛菩萨,且是法供养……虽然我见网上的发文,直接将此经:远离贪嗔痴、护持禁戒、安住空性等核心内容忽略,直接以促进发财、求财为主题,如进财非常猛等字眼,我不知道诸护法听了会如何。有的人是求到的,有的若是未求到,会退转,这就涉及修法的次第和正见的问题了。求财、求官、求愿都可以,你可以去求,但是不要带着强烈的想发财和执着之心去念诵,如有的念了几百遍、千遍,发现怎么没发财,有的可能就会退转,陷入迷茫。我希望的是每次在介绍法门时,不能增长大众的贪执,贪嗔痴,而是应有向上、向内修的引导。故希望修持此经者,不仅获得外在财富乃至地位的增长,而更应获得内心之清凉,摆脱烦恼之自在,游舞于轮涅,这是真正的大福报,亦是功德法财。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阇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大悲咒、不空绢索神咒等莲花部观世音菩萨之明咒,皆具有引向极乐世界的功德。而念诵此经,是否能决定往生极乐,在乎你是否如法受持和相应。就如念诵阿弥陀佛,若是相应,十念,乃至一念也能往生。否则按古人的说法,喊破喉咙也枉然。上次一女居士说,自己的父亲因病在寺院的往生堂里,喊着佛号往生的,因为病痛太痛苦了,喊着佛号往生。但去了哪儿,不论占察,还是妙心师兄观察,皆非往生净土。要往生,平常的积累和修持非常重要,日常相应,必会出现验相,何时往生,自己都会知道。就如宽济阿阇梨讲过的案例,一女子被鬼附体,那女子一念阿弥陀佛,那鬼就念阿门。最后是阿阇梨以不动明王火界咒和光明真言处理掉的。可见,念圣号、持咒,有相应、不相应,相应分层次等差异。不是说你念了就可以。破妄我见网上有介绍此经之时,有些宣传知见有问题:念诵《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出现头顶痛的时候,表示破瓦法已成就。背诵《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非常熟练的时候,出现身体暖暖的,一下子空空的定住了,这样的现象,基本表示拙火定已经成就或接近成就。修持藏传的师兄们看到这个说法,估计都要笑了。诵经咒头痛、身体暖暖的,非常正常。竟然在此和破瓦法成就、拙火定成就等同起来,误人不浅!以前早有师兄推荐此经,但是我见有的修持者之知见、发心皆不对,深感可惜!又有说法:据藏密各位上师开示,此经念诵一遍,其功德和效果即完全等同于念诵50万金刚萨埵,加上供真金纯银37堆曼扎3万四千次,此经是密中密,因汉地早有人在念诵,所以不存在灌顶和传承问题。此经只要念,破瓦法、拙火定、妥噶现世都可不求自得。这个说法,不知道是哪位具德上师这么说的,且还说是藏密各位上师。藏传之五加行,自有其传承和修法体系,哪位上师会以显宗经典,来等同于自己传承加行?而且,经中一般唯有佛世尊和大菩萨,方能以无碍的遍知神通,观见念某个咒,等同诵多少经典。上师说念显宗哪部经,等同密宗体系的加行,古今未之有也。以前有人问我,修东密的雨宝童子法,是不是可以代替供曼扎。我说你去问你的上师,这不是一个能否等同代替的问题,而是不同的法系,有不同的成就次第。如修五加行完毕,进入正行,开始修持大圆满。修加行是为了修正行证悟,你如果修东密的雨宝童子法,然后跳入藏传的大圆满正行?谁会给你这么传法?网上有些观点似是而非,此经很殊胜,但不宜以不正确的知见去宣扬。并且还出惊人之语“此经只要念,破瓦法、拙火定、妥噶现世都可不求自得。”我一看感觉宣传经文是好,但是不能不负责任地说一通,有妄语之嫌。作者不但将念诵本经之功德,等同了藏传密教的五加行,连正行之无上瑜伽,竟然也划了等号,但对藏传又含糊不通。如说背诵《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出现身体暖暖的,一下子空空的定住了,基本表示拙火定已经成就或接近成就。拙火、脱嘎等皆是无上瑜伽之修法,乃实证圆满佛果,即身成佛之法,涉及气脉明点,转化色身、虹化等深奥口诀。两者能等同?总而言之,普劝大家学佛须具正见,莫人云亦云,学会独立思考。也不要见哪部经好,就念诵哪部经,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见,不能被经所转,而是要转经,这方是具智慧之修行者。昨天有人留言:师兄,自从正式接触佛法,也有年了!期间因为事业财运低落,陆陆续续修了不少法门,绿度母菩萨,地藏菩萨,牛王经……还有大大小小其他,现在在修《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每天看师兄发文说明各种法门,我越看越迷茫!诵经持咒这么久别说情况有所改观了,做生意反而还陷进危机!看到很多师兄反应有这感应,那感应。我是一点感应也没有!心里有点气馁有点无奈,难道是我不够虔诚,还是业障太重!如若师兄看到留言,请在百忙中指点末学一二!感恩您。倾莲池:我觉得,他这情况,确实是业障太重。这业障是什么?是不明修持次第,有盲修瞎炼的情况。他现在看到网上很多人推崇普光明藏经,就跟着念了。但是若念了一段时间,别人又推崇其他经典了,是不是又要放下去念其他经咒?或者如果修持普光明藏经一段时间,没有反应,是不是开始更改法门?所以我说:你的心太浮躁,定不下来,修任何法都是一样的,问题在人不在法。心与法不相应,修法仅能流于表面。先多去拜忏,同时培养对一个法门的信心、恭敬心,特别是创造吉祥的缘起力。诵经咒之感应,与个人之因缘、福德、业力相关,非能千篇一律而论。不是你念诵如何了,他念诵也一定如何。每个人之法缘各异,如你宿世修持毗沙门天王,或者来自天界,修持天部法会较易相应,其他人则不然。月官阿阇梨之具缘本尊为观世音菩萨,月称阿阇梨则为文殊菩萨,他们修持各自的具缘本尊而成就。我们理应修持自己具信心,易相应之法门。而这,你可以自己寻找。如何修持普光明藏经平常念诵之时,当思维经中之意义, 灭三毒,增长戒定慧,切勿当作任务一般来念诵。若是求财,可如下: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拿摩持世菩萨 千遍毗沙门天王 千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回向我XX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皆共成佛道。愿我XXX除一切贫穷业障,得大富贵丰饶吉祥。求智慧学业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拿摩虚空藏菩萨 百、千遍辩才天女  千遍直接回向法界及愿望即可。附录:摘自湖心亭看雪客的《想加薪想发财的,赶紧看看此文!》一文……之后末学立即开始诵读,刚开始一天读诵一遍,后来5遍,再后来就一天10遍,这样连续读了半个多月后,7月份我的业务就立即多了起来,工资立即提高了3倍,超过1万。这之后末学信心大增,在连续读诵了超过400遍后,就是本月11月,我的业务再次出现奇迹,可以用一个词很形象的形容业务的激增,那就是---井喷。当然11月份的工资也会很高,接下来的12月份,1月份的工资也同样很多。祝愿诸位资粮具足,证入普光明藏,究竟解脱,普利有情!收藏分享

    佛法最快求财法门

    积德行善,持戒断恶,孝敬父母——就是最快的法门了。 这个法门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此大多数人做不到。

    求财去哪个寺庙最

    问题一:求财去哪个寺庙 阿弥陀佛! 一般人的财富是命中注定。 但是,你要知道佛门说,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了凡四训)。 如果你有经济条件,赞成你去塔尔寺。那里 的活佛可以帮助你得到富贵。但是,活佛要求你的愿望达成,你必须还愿啊。 问题二:求财比较灵的寺庙 一般想要祈福许愿,去当地香火旺盛的寺庙就可以了,因为佛是无处不在的; 如果你有经济条件,赞成你去塔尔寺。那里的活佛可是很多求财的善男信女比较爱去的寺庙,据他们说很。但是,祈求活佛帮你的愿望达成,你必须要有正确的供奉仪轨和发心发愿,像祭拜中烧香,比较好是请一款好点的香,因为烧香是正规的礼佛方式,重在真、诚,但是切不可向佛或菩萨供奉危害极大的化学香等不干净东西,这样求福不成反造业;所以,请一款好香是十分必要的,有心的话,建议你可以到无相铜炉官网定制一款属于你的祈福香,以示诚心供奉;另外,可以戴上有旺财招好运的玉石水晶吗,为你辅助加持,在这里也可以了。 阿弥陀佛! 问题三:北京求财寺庙?可以说下吗?谢谢 1、在北京有这种说法‘男雍和女红螺’,女的都是去红螺寺求子,男的都是去雍和宫求财的。你若要求财可以去拜拜哦,还是相当的呢; 2、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香火鼎盛,很多人来这儿求财许愿后都实现了愿望,口口相传,雍和宫的可谓名声在外,也让它成为北京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每逢初一、十五上香的日子,更是人满为患。 3、还有一处距今1700多年的潭柘寺,据说求财也很的,我们上学时还背过关于潭柘寺的文章呢,你若有心也可以去拜拜; 4、钱财身外物,不是自己的得不到,是自己的跑不掉,求佛菩萨是给自己吃颗定心丸,当然还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行,就算给你很多钱,你不知善用,也还是别人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以在无相铜炉官网请几盒特别定制的招财香, 也祝你财运亨通! 问题四:去哪个庙求财最灵 首先 求财 要向 财帛星君、财神爷 求,不能乱求,例如看到有人向观音菩萨 求财,那是不好的,不得法的。其次 并没有 哪个庙 求财 最灵 的说法,只要你真正的心诚,就会有福报的。你在手机上安装 吉星许愿,里面恭请了 财帛星君 等多尊神佛,神圣庄严,平时随身带在身上,既能护身定心保平安,又能时常虔诚祈拜,保佑你财源滚滚,很方便! 问题五:全国哪坐寺院求财比较灵啊? 想要求财的话,只有有佛的寺庙都可以拜,不一定要舍近求远的。在佛教中,佛菩萨是无处不在的,无论在家中祭拜还是去寺庙祭拜都可以的。 不过,想要,礼佛祈福时,只要做好正确的敬香和正心的诚意,因为通过烧香才能把你的诚心和祈愿传达到诸佛菩萨加持庇佑,而敬一款好的香才能体现你对佛菩萨的诚意深浅,如果像供奉一些劣质有害的化学香,这哪是正心的诚意呢,所以,敬香和诚心是相辅相成的,建议到无相铜炉定一款天然的招财祈福香! 还有,想要加强的效用,可以同时在无相铜炉定一款无像运势祈福佩饰挂件,还是可以的! 阿弥陀佛! 问题六:中国求财最灵的寺庙是哪儿? 香火旺盛的寺庙就可以,拜佛时烧香祈福是免不了的,因为香是人与佛之间沟通的媒介,拜佛许愿之前,建议在无相铜炉定制一款适合的祈福香,还有许愿时要有颗虔诚的心,然后自己跪在佛前许愿,以示你的诚敬的发心。 问题七:在上海哪个寺庙求财灵? 上菜有很多又香火旺盛的寺庙,其中青龙寺建于唐长庆年间,是上海最老的古塔。当年的青龙镇是上海最大的贸易港口,青龙塔就是镇内标志性的建筑,见证了当时上海商贸的繁荣。善信若诚心拜佛祈愿,可以去青龙寺拜拜,不过,可以请一款好点的香,因为祭拜中烧香是必不可少的,佛家认为烧香是人与佛菩萨的沟通的媒介,最殊胜的供品;所以,请一款好香是十分必要的,有心的话,建议你考虑考虑在无相铜炉官方网站请几盒纯天然植物制作的招财香,好的香是信使,也才能更好的向佛菩萨表达自己的诚心和祈愿,得福得佑,财气旺旺。 南无阿弥陀佛! 问题八:到普陀山烧香,求财去哪个寺庙最好? 其一:求财当做财布施; 其二:普陀山最为有三处,一为普济禅寺,一为法雨禅寺,一为南海观音大铜像; 其三:普陀山为观世音菩萨道场,一处一物皆有灵性,诚心礼拜,当可成就所愿; 其四:以上纯为末学本人观点,仅作参考,如有兴趣的师兄可以添加末学好友,共同探讨。 末学处有若干佛卡(护身符\唐卡\佛像)免费结缘有情众生,如有需要,敬请浏览末学空间或百度搜索查看详情!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泷菜路鹂流通处】 问题九:西安哪个寺庙求财“最 从你说的:“哪里的寺庙比较”“想去拜神化解下”,我就能看出,你对佛法不了解,还只是把佛当成神来崇拜。 而且,我看了这么多佛经,还没看到过有哪位佛、菩萨说:“这个寺庙,那个不”这样的话! 下面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消除恶梦的方法: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67部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 唐三藏玄奘奉诏译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 简单翻译一下:如果有人做了恶梦,只要他能用好东西恭敬的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么恶梦就会消失。 话说,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开始信仰佛教的? 问题十:想求姻缘,求财.求子,求平安哪里最,哪个寺庙最好 深圳凤凰山凤岩古庙还不错,具体的要看自己的修为怎么样了,深圳凤凰山每天去 *** 还愿的很多,特别是周末善信比较多,建议错开高峰期 周一到周五这样会好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佛教的财富观

    财富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资粮。佛教的各种经论中,都有关于财富的论述。

    一、佛陀对财富的看法

    佛教对钱财的看法是「非善非恶」,佛教认为钱财是必须的,不仅是维持生活的需要,也是弘法修道的资粮。依靠自己正当的劳动获得的财富是佛教所鼓励的。佛陀在世时,有很多大富长者都受到佛陀的称赞。这些大富长者有钱财但不吝啬,他们用这些钱财供养三宝。比如,须达长者布施精舍、毘舍怯四事供养,此时的钱财是善的,拥有财富者是值得鼓励的。

    佛教认为,钱财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处心积虑地储存钱财,或是贪求不义之财。否则,都会给自己带来祸患。佛陀住世时曾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为五家所共有:一为火烧,二为水漂,三为国王官吏所巧取豪夺,四为强盗土匪所劫夺,五为不肖子孙挥霍殆尽。如果一个人广生只知道集聚财富,悭吝不舍,甚至还谋取不义之财,则财富就会是恶的,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有这样一则佛教故事:

    佛陀在世时,每天实行乞食生活,阿难是佛的随身侍者。一次,佛和阿难又去乞食了。走到一条水沟旁时,佛忽回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阿难上去一看,就说:「毒蛇!世尊!」他们就走过去了。

    那时,有父子两人在田间劳作,听说有毒蛇,就跑过来看。不看也罢,一看,两人有说不出的欢喜。哪里有毒蛇!沟旁土里所露出的,是—坛黄金。于是父子俩欢天喜地的把黄金搬回家去了。

    回家后,父子俩取—块去金铺里兑换。金铺见他们是穷人,心里起了怀疑,暗暗的去报告了官府。一会儿,官府便把父子俩捉去了。再到家里去搜,剩下的黄金也一起查了出来。

    当时是波斯匿王时代,法律上说:凡藏于地下的,都归国王所有。这父子两人,就以这个罪名而被判死刑。在刑场上,父亲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儿子说:「阿难!毒蛇!」儿子一想,比丘说的真不错,我们是为黄金毒蛇所害而死的,也就望着父亲说:「毒蛇!世尊!」监斩的是一位佛弟子,听了他们的话,觉得稀奇,就去报告波斯匿王。国王听了,便问他们父子这两句话的由来,于是他们把早上在田间遇到的事情说了。

    国王知道这是佛与阿难说的,对他们说:「这是佛的开示,现在你们信不信佛的话呢?」父子回答说:「真是毒蛇,害得我们丧生失命,怎么还不信呢!」波斯匿王因他们信佛,就把他们开释了。

    这个故事说明,贪图不义之财,会使人堕落,作恶,乃至丧失生命。

    佛教认为,对于自己手中的财富,如果应用得当,对人对己都是有利的。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钱财来维持,很多大众公益事业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办成。我们如果能够将自己多余的钱财用在造福大众的事业上,用在修学的慧命上,则钱财就不是毒蛇,而是净财。如果我们能用净财利益他人,改善别人的生活,增加别人的快乐。用福报再增福报,自利利他。通过这种方式,将钱财运用在正确的地方,则钱财就不再是毒蛇,而是菩萨道上的助缘。

    二、获得财富的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财富,但要掌握获得财富的正确方法。佛经中对于获得财富的方法有详细的论述。

    佛陀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财富,应当首先学会一门技艺作为谋生之本。佛陀在《善生经》中告诫善生言:「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物。」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也说:「始学工巧业,方便积财物。……」

    掌握一门技术,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特长。有了技术,就能够靠所掌握的技术来创造财富,维持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获得教育子女所必需的支出。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一定的谋生之道,即使拥有福报,也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技能才能得以实现。

    佛陀还主张一个人应当以正当的职业,以合法的手段来获取财富。所谓正当的职业,就是所从事的职业既不违反国法,也不违反佛法。佛陀在八正道中,明确提出「正命」的要求。所谓「正命」就是从事正当的职业。佛陀要求佛子在从事正命生活时,不能触犯五戒,也不能促使他人犯五戒。

    对于佛弟子所可从事的职业,佛陀在《杂阿含经》中说:

    营生之业者,种田行商贾,

    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

    方便修众具,安乐以存世。

    如是修善业,黠慧以求财,

    财宝随顺生,如众流归海。

    如是财饶益,如蜂集众味,

    昼夜财增长,犹如蚁积堆。

    在这段偈颂中,佛陀告诉佛弟子,可以从事种田、经商、放牧、租房,以及建造房屋和家具出售等职业。从事这些正当的职业,再配以聪明的头脑和辛勤的劳动,则财富自会与日俱增。

    佛陀反对佛弟子以非法的手段获取利益。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中说: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佛陀告诫从事经商的弟子,如果受持了戒律,而不按照国家法律的要求交纳国税,或者偷税漏税,将应当交纳的国税据为已有,都属于犯戒,将会堕落。

    有些职业,不—定是国法所禁的,但依据佛法,却是一种不正当的职业,佛教也是禁止的。比如从事杀、盗、婬、妄、酒等以解决生活的职业。如屠宰、渔猎,或被雇负责杀人,或制造杀生的器具等,便是与杀有关的非法职业。又如专门从事偷盗或提供卖婬处所,出售婬秽书画。或者以妄言为业,或是从事酿酒,开设酒吧等,都是佛弟子不能从事的职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信徒所从事的职业也逐渐发生变化。中国的寺院也从唐代百丈禅师所提倡的农禅并重转变为农工商并行的方式。现代佛教界获取财富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房租田佃、餐饮素食、佛经流通、参观门票、经忏佛事等各种不同的方式。

    三、财富的分配

    佛教还告诫人们要善于合理分配财富,以发挥财富的最大作用。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中说:

    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

    佛陀认为在家佛教信徒,应当先学会通达世事,然后如法获得财富。对于自己通过辛苦劳动所得到的财富,应当分作四分来使用:一分用来供养父母妻子的家庭生活;二分用作生产事业的周转资金,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还有—分应当积蓄起来,作为不时之需。

    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财富分配方式。经云:

    始学工巧业,方便集财物,

    彼得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

    余一分藏密,以济于贫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则将财富分为三份来支配。经中说:「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需;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

    除了将财富作为自用之外,佛陀认为应当将财富布施给贫穷孤独的人,是修福的最好方法。还可将一些财富用于救济自己的亲朋好友,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佛教还特别提倡将多余的钱财用来布施需要帮助的人。如《优婆塞戒经·般若波罗蜜品》中说:「能善求财,得已能护,用以道理,如法惠施。」《杂阿含经》说:「居亲眷属中,嫖显若牛王,各随其所应,分财施饮食,寿尽而命终,当升天受乐!」

    佛教认为,将多余的财富作布施供养,不仅利益他人,也是给自己和众生种福田。佛教认为布施供养有三种福田:

    「一恩田」,对于父母、师长、和尚、阿阉梨等,于己有恩德之人,能知恩、感恩、报恩,可生福德,如田地之能滋生长养谷物,故称「恩田」。

    「二敬田」,对于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由恭敬而生无量之福,如田生谷物,故称「敬田」。

    「三悲田」,以悲愍之心救助贫困,则能得无量之福。因此,有财富要布施供养,种三种福田,福报则生生世世永远享之不尽。纵然世界毁灭了,福报也不会毁灭。诸佛菩萨福报之大不可思议,原因就在此。

    四、财富的经营

    财富作为身外之物是变化无常的,如果不懂得经营管理,就会减少乃至失去。因此,佛教将经营财富作为保持财富的重要方式来加以强调。在经营财富上,佛陀告诫信徒应当守护财富。如《杂阿含经》中说:

    佛告婆罗门: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不分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不善守护。

    佛陀认为,自己辛勤劳动所得的果实,应当好好加以守护。不使财物因为各种外在的原因而失去。

    佛陀告诉佛子,对钱财的使用应当不要过于悭吝,被讥为饿死狗、守财奴;又要量人为出,不可过分耗费,而致家庭经济日渐困难。不但平常费用,要有节度,就是供养三宝,也—样的要量人为出。虽然信心恳切,乐意施舍,如由此而引起家庭经济的困窘,也会发生障碍的。《杂阿含经》中说:

    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钵昙花,无有种子,愚痴食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旁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人等出。

    佛陀还告诉佛子,为了经营好自己的财富,还要防止「六损财业」的危害。佛陀在《善生经》中告诉善生:「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惰,是为六损财业。」

    佛陀认为,一若沉迷于以上六种行为,不仅会使自己的财富遭受严重损失,而且还会造成生病、斗争、恶名流布、人不敬信、家庭失和等损害。

    佛陀为了让人明了「六损财业」的危害,还分别就以上六种损财行为作了详细的解说。比如,佛在论述博戏六失中说:「善生,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佛陀认为,「六损财业」无论对一个人的财富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损害,所以佛陀特意告诉善生,一定要远离「六损财业」,避免辛苦得来的财富损失。

    佛教的这些财富观,不但对过去时代有积极意义,对我们现代人正确地获得财富、分配财富、经营财富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上一篇:我们不适合谈恋爱但适合结婚的人,不适合结婚的女人

    下一篇:2023年10月7日嫁娶好吗,2023年10月黄道吉日婚嫁